盛安消防工程

消防设施工程一站式服务商

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  -> 公司动态

厂房是否做火灾自动报警的要点

文章出处: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:广东盛安消防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:2025-08-23
  

厂房是否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需综合评估其火灾风险、建筑特性及法规要求,以下是关键要点及分析逻辑:

一、法规与标准依据

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(GB50016)

明确规定甲、乙类厂房(易燃易爆场所)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。

丙类厂房(可燃固体加工)若建筑面积≥5000㎡或同一时间生产人数≥30人,需设置;丁、戊类厂房(难燃/不燃材料)根据风险评估决定。

特殊厂房(如洁净厂房、高架仓库)需按专项规范执行。

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》(GB50116)

细化报警系统类型(区域/集中/控制中心报警系统)的选择依据。

规定探测器类型(感烟、感温、火焰等)及布置间距。

地方性法规

部分地区对劳动密集型厂房(如纺织、玩具厂)有更严格的要求,需额外关注。

二、厂房火灾风险评估要点

火灾危险性分类

甲类:闪点<28℃的液体(如汽油)、爆炸下限<10%的气体(如氢气)。

乙类:28℃≤闪点<60℃的液体(如煤油)、爆炸下限≥10%的气体(如氨气)。

丙类:可燃固体(如木材、塑料),需重点评估粉尘爆炸风险(如面粉厂)。

丁/戊类:难燃(如水泥)或不燃材料(如金属),风险较低。

建筑规模与布局

面积:单层厂房>3000㎡或多层厂房>2000㎡时,火灾蔓延风险显著增加。

层数:高层厂房(建筑高度>24m)需强制设置。

疏散距离:若厂房内最远点至安全出口距离>规范限值,需通过报警系统缩短响应时间。

人员密度与疏散能力

同一时间生产人数≥30人时,需设置报警系统以辅助疏散。

特殊人群(如残障员工)密集区域需增强报警可见性(如声光警报器)。

工艺与设备风险

存在高温、明火作业(如焊接、热处理)的厂房需重点监控。

自动化生产线若故障可能引发火灾(如电机过载),需联动报警系统。

三、系统设计核心要点

探测器选型与布置

甲/乙类厂房:优先选用防爆型探测器(如红外火焰探测器)。

丙类厂房:根据粉尘浓度选择感温或防尘型感烟探测器。

高大空间:采用吸气式高灵敏度探测器或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。

报警区域划分

按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,确保报警信号精准定位。

危险区域(如化学品储存间)独立设置报警单元。

联动控制功能

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、防排烟系统、应急照明等联动。

关键设备(如通风机)需设置手动/自动切换装置。

应急广播与疏散指示

厂房内设置语音广播系统,指导人员有序撤离。

疏散通道安装智能型应急照明和方向指示标志。

四、维护与管理要点

定期检测

每月检查探测器外观及指示灯状态。

每季度模拟火警测试系统响应时间(≤30秒)。

每年由专业机构进行全面检测并出具报告。

人员培训

对员工进行报警系统操作及初期火灾处置培训。

指定专人负责系统日常维护与记录。

应急预案

制定火灾应急预案,明确报警信号触发后的行动流程。

定期组织演练,确保人员熟悉疏散路线及报警设备位置。

五、经济性与合规性平衡

成本优化

根据风险等级选择基础型或智能型系统,避免过度配置。

优先覆盖高风险区域(如仓库、配电室),逐步扩展至全厂。

合规性风险

未设置报警系统的厂房可能面临停产整改、罚款等处罚。

火灾事故后若因系统缺失导致损失扩大,企业需承担法律责任。

结论

厂房是否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需结合火灾危险性、建筑规模、人员密度、工艺风险四方面综合判断。高风险厂房(如甲/乙类、大面积丙类)必须设置,低风险厂房可通过加强管理(如增加巡查频次)替代部分功能,但需确保符合消防法规要求。系统设计应注重探测器选型、联动控制及维护管理,以实现“早发现、早处置”的核心目标。